尬欢网 > 百科 > 正文

​“赢者的诅咒”:人生得意需谨慎

2024-10-16 05:31 来源:尬欢网 点击:

“赢者的诅咒”:人生得意需谨慎

提要

竞拍的“秘密”

还记得经典小品《卖拐》吗?这一系列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播出的小品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欢乐。其中有一个桥段,赵本山饰演的“大忽悠”将轮椅以竞价拍卖的形式卖给了范伟,虽然范伟赢得了拍卖,却买回了价格严重高估的商品,结果再一次被“忽悠”上当。小品是幽默的,而幽默的秘诀则来源于现实。

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。上世纪70年代,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涨到35美元,高价拍得油田所有权的企业结果如何呢?结果显示,在墨西哥湾油田拍卖中(这种拍卖的竞标价分布区间非常广,最高的往往是最低价的好几倍,甚至是次高价的数倍),赢者最终在财务上出现亏损,或实际收益严重低于预期。可是在这之后,竞标者往往没有体现出任何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特征,多次重复相同的拍卖游戏,最后结果并没有实质性改观,亏损的严重程度也随着投标者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加剧。

“赢者的诅咒”

理查德·H·泰勒(Richard H.Thaler)在其著作《赢者的诅咒》中详细探讨了这种现象。“赢者的诅咒”通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,由于拍卖品的价值是不确定的,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出价高于其他竞标者,但其很可能对拍卖品估价过高,支付了超过其价值的价格,从而赢得的拍卖品的收益低于正常收益,甚至为负。正如小品中的范伟,赢得了拍卖,却损失了金钱。

产生的原因

“赢者的诅咒”源自市场中潜在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,潜在投资者分为有信息群(informed investors)和无信息群(uninformed investors),无信息群容易遭受所谓“赢者的诅咒”式的损失。有消息群由于自身的信息优势,更清楚真实价格的区间,所以在向上喊价的拍卖市场中占据优势,而无信息群由于对竞拍物品的认识较为模糊,更加容易受到拍卖场所价格气氛的蛊惑而用高价拍得物品。也就是说,成为拍卖场上的“赢者”,却受到了财富上的损失“诅咒”。但是市场中没有谁拥有上帝视角,每一个无信息群成员并不知道自己“无信息”,甚至可能还会因为自己的竞拍成功而洋洋自得。

笔者在此前的文章中探讨过“易得性偏差”,人们倾向于过高估计和使用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,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,却可能由此陷入了“赢者的诅咒”陷阱中。大多数人由于维持自身内在价值的认知需要,会对其自身知识的准确性过度自信。调查表明,多数人在问卷调查中都会觉得自己的开车技术属于中等偏上;将自己的照片和经过略微美颜的照片放在一起,人们会真诚地觉得比自己真实相貌略美的照片是自己的样子。这一切都是在潜意识层面发生的,也就是说,其实人们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高估了自身。参加竞拍的公司并非没有就标的物做功课,但是在估价过程中因为对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过度自信,因此出价可能比其他竞价者更积极,也更容易陷入“赢者的诅咒”陷阱之中。

对投资的启示

在波澜壮阔的市场行情中,人们很难认清某个价格到底是财富的“金钥匙”,还是“赢者的诅咒”,在每一笔开仓成功之后,很大概率上决定了该笔交易的输赢。在期货市场,中小投资者占比较大,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其在信息获得上处于劣势,而有些投资者在市场中所做的仅仅是搜索网络评论,看一两本技术分析的书,甚至看网络上分享的一个操作策略,立即一头扎进市场开仓,开仓之前做大量思考准备的人少之又少。事实上,人们在交易之前所积淀的知识储备和心理状态决定了交易的成败。在每一笔成功的开仓之后,不要急着为抢到了筹码而兴奋,投资市场从来不缺少赚钱的机会,这是一个长期的比拼,知易行难,每一个巨大的陷阱总有着诱人的表象。在市场疯狂的时候,多思考市场的本质,每一步都制定扎实的策略和严格的执行,这样才不会在市场面前迷失自己。得意时能淡然坦荡,失意时能泰然处之,人生也应如此。 (作者单位:华安期货)

本文源自期货日报

更多精彩资讯,请来金融界网站(www.jrj.com.c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