尬欢网 > 生活 > 正文

​从什么什么什么

2023-05-21 11:53 来源:尬欢网 点击:

从什么什么什么

从什么什么什么

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这句名言,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,谈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时引用的。习总书记说:“要牢记‘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’的道理,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、良好的道德品质、健康的生活情趣。”

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的出处,是《国语·周语》中的“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”篇。

《国语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。一般认为此书的作者是春秋时期著名历史学家左丘明。《国语》凡二十一卷(篇),分周、鲁、齐、晋、郑、楚、吴、越八国记事,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,下迄春秋战国之交,前后约五百年。

具体到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这句话,其上下文语境是这样的:周敬王十年(前509),刘文公和苌弘想扩建、加固成周城(东周都城洛邑的东城,在今河南洛阳),因为周王室衰微,财力薄弱,就向晋国求助。晋国的执政者魏献子答应了刘文公与苌弘的请求,准备召集诸侯,商量修城的事情。这时,卫国的彪傒恰巧来到周地,听说这件事,就找到了周敬王的权臣单穆公,表达了反对意见。他引用了当时流行的谚语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,说一件事向好的方向发展,就像登山一样,需要付出持久而艰苦的努力;但要是向坏的方向发展,那就像山崩一样,局面很快就无法挽回了。夏朝、商朝如此,周朝恐怕也是这样。如今看周朝的天下,自从幽王以来,已经被败坏得差不多了,这是天要周朝灭亡。如今要修城以延续周的气数,这是逆天而动;不但对周朝的国祚无益,还很可能招致灾祸。

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这句话的出处就是这样。有些人可能会有疑惑:为什么彪傒会如此反对刘文公、苌弘等人修建成周呢?这就需要我们把彪傒的话放到修城一事的前因后果中去看了。这样不但能明白彪傒说这句话的原因,也能使我们理解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的深意。

原来,刘文公、苌弘要修筑成周城,主要是为了防范周敬王同父异母的兄长王子朝。王子朝是周景王的庶长子,不仅有勇有谋,而且气宇轩昂,有王者风范。和懦弱且风貌欠佳的嫡长子王子猛比起来,周景王更属意于王子朝。他想立王子朝为太子,但大臣单旗等人竭力反对,认为太子废立乃国之大事,王位传嫡不传贤。公元前520年夏,周景王下定决心,欲更立太子之位。但未及颁诏而暴病,景王自知必死,以大夫宾孟为顾命大臣,遗诏传位于王子朝。周景王卒,大夫单旗、刘卷认为若立王子朝,他们必然失去权势,于是派剑客刺杀了顾命大臣宾孟,立太子猛为王,是为周悼王。王子朝不服,发动政变,将周悼王杀死(一说周悼王是自己病死的),自立为王。单旗这一派大臣自然不能甘心。他们联合晋国,拥立悼王的弟弟姬匄(gài)为王,这就是周敬王。双方缠斗了四年之后,周敬王在晋国的帮助下获胜,王子朝出逃楚国。王子朝出逃的时候,带走了大量的图书典籍,周文化也因此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浩劫,这就是历史上的“王子朝之乱”。王子朝虽然逃走,但其羽翼仍在,又有楚国的支持,并且就住在距离都城成周很近的南阳,只要一有机会,就可以发兵攻打洛邑。为了防范王子朝,刘文公和苌弘才有了修筑成周城的想法。

明白了修城的前因后果,则彪傒反对修筑成周城一事,也就可以理解了。在彪傒看来,一个王朝的兴起,需要数代有德之君的勤勉付出,所谓“从善如登”;但一个王朝的毁灭,则只需一两个无德之君的放纵就够了,所谓“从恶如崩”。周王朝的兴起,从其先祖后稷开始,经过十几代的励精图治,才拥有天下;但从周幽王开始,骄奢淫逸,特别是他宠幸褒姒居然干出“烽火戏诸侯”的蠢事,已经把周朝的祖德祖业败坏得差不多了。如今面对群雄争霸、周王室日益衰落的局势,王子们以争夺王位为己任,大臣们视废立为儿戏,王室宗族骨肉相残,朝廷上下血流成河,更是把周王室最后的一点尊严都丢光了。这样的王朝,是不会得到上天的庇佑的。

彪傒的话没人听,成周还是如刘文公、苌弘所愿得到了扩建。不过这座城池、这道城墙,果然无法阻止周朝衰败的命运。西周时期,天子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主,礼乐征伐自天子出;周幽王之后,礼崩乐坏,历史进入春秋时期,各大诸侯国虽然不太把周天子当回事,但至少还保持着礼节上的尊重;到王子朝之乱后,周王室在诸侯面前颜面扫地,影响力呈断崖式下跌,各大诸侯国就对周天子完全无视,历史很快进入战国时期,周朝名存实亡,也就剩下个名号了。

所以,彪傒的话,不是简单对修筑城墙这件事的评论,而是表达了自己对周王室的不满,以及对王朝兴衰规律的观察与把握;而“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”这句话,更是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从善之难、从恶之易,闪耀着智慧的光芒。历史已经证明,这句谚语乃是千古不灭的金玉之言。

来源:共产党员网

审核:白 祝

编校:李 军

编辑:苏宇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