尬欢网 > 社会 > 正文

​山东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感(礼仪之邦的山东)

2023-08-30 06:13 来源:尬欢网 点击:

山东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感(礼仪之邦的山东)

山东是孔孟之乡,儒家文化的发祥地,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,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中有10个主人公都是山东人。

但近年来,每到春节,却有不少人拿山东说事,说山东人过年守旧迂腐、抱着许多的封建糟粕不放,比如有一条岐视女性的旧俗 ——“女人吃饭不上桌”。这个风俗,过去真有,但是,那些拿此事开山东人涮者,却是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,站在路边草棵里,听到路上行人一说,就胡乱联想,不去了解一下,就胡侃海吹,实在是浅薄的很哪。我们这里的这个风俗,本就与歧视女性沾不上边,因为,那都是过去的事了。在过去,每家来客,不仅“女人不上桌”,老人和孩子也不上桌啊……

山东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感(礼仪之邦的山东)(1)

我是山东泰安东平人,离圣人之地——曲阜仅有100余公里。东平历史悠久,从西周到清代,曾为国、郡、路、府、州, 历代封建王朝在此设立行政机构,一直是区域性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可以说在“礼数”较为讲究。

相当年,物质不丰富,人们生活不宽余,东西少,过年时的酒肉饭菜都很拮据。

但是,生活再艰难,待客之礼不能轻,“再穷不能穷客人”。

当年家中来了客人,无论家中再穷,也要整上“一锅中”的四个菜——即四个菜在一锅中炒出:先用白菜打底,上面分别放上豆腐、粉条、面丸子和几片薄薄的肥肉片,然后小火慢煲。起锅时,把四样菜分别装到四个盘中。如果家里生活实在困难买不起肉,就把面丸子炸成大块的不规则形状,用刀切开,权当作肉,还起了一个好听的荤名——“酥肉”。

不仅菜少,酒也少,饭也少。家中如果所有人都上桌的话,这点东西打牙祭都不够啊。特别是孩子,一年到头没有吃过一顿饱饭,不要说吃菜吃肉了。如果自家孩子(那时哪年没有三五个孩子啊)也上桌的话,就桌上那点菜,一个孩子也不够吃啊,还怎么招待客人呢?

所以,家中来了客人,吃饭时都要选择家中既主事、又懂礼数的人——即自已筷子举得高,让客人让得亲热、只让客人吃、自己只象征性地吃一点或者基本不吃的人去陪客,而其他人都不上桌,不仅是女人,还包括家中老人、其他男人和孩子也是不上桌的。

山东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感(礼仪之邦的山东)(2)

所以,女人不上桌,不是对女性的歧视,而是生活所迫。

老人不上桌,不是对老人不尊重,而本就是老人的“最高指示”。如果连老人都不尊重,何以称“礼仪之邦”呢?

在我们这里,对长辈老人那是尊敬有加的。毋庸解释,走亲戚的都是年轻人,在老人面前,老人如果不吃或象征性地吃,客人怎么会吃得下呢?因此,为了让客人喝好、吃好,长辈老人就“安排自己”不上桌。还有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好听理由,喝酒、吃饭时间太长,怕累,要回内间屋休息……

至于小孩子,不是不爱他们,而是生活艰难时要教给他们应有的“礼数”。关于这一点,在《小时候过年,家中来客吃饭,主人把孩子“赶出”家门为哪般》中我已说过,在此不再赘述。

那么,主人家是这样,客人是不是就可以敞开肚皮吃个饱呢?非也,客人也是要讲礼数的。什么礼数?就是作假,在那时,“十个客人九作假,剩下一个肚子饿得叫呱呱。”

所谓“作假”就是作为客人,酒要少喝,菜要少吃,饭也是象征性的塞上几口就完事,否则就会被人称作“真好吃”“没出息”就会丢了客人的面子。而实际上,是舍不得吃啊,是要给老人、孩子和其他人“剩下”点饭菜啊!

(关于这一点,我也曾写过一篇《走亲戚吃饭要“作假”,真情岁月永难忘》,大家如果有兴趣,可以给指导一下!)

但是,三十晚上的团圆饭,却是全家一个不能少的。无论老人还是孩子,男人还是女人,家中所有人都上桌,否则怎么称得上是团圆饭呢?

这顿团圆饭,无论菜还是饭,都是管饱的,大人孩子都可以敞开肚皮可尽吃(实际上,也只是孩子吃得饱啊)。团圆饭,不仅是全家人团圆,肚皮也圆了起来啊!哈哈!这或许也是当年每一个孩子期盼过年的一个原因!

现在不仅是人们的观念更新了,更是生活水平提高了,家家户户都不再为温饱而愁了。酒尽喝,饭尽吃,来了客人,家中所有人都上桌——一个不能少,老人和孩子、男人和女人都上桌啊。

所以,现在我们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,幸福生活比蜜甜,天天都是团圆饭啊!

山东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感(礼仪之邦的山东)(3)

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