尬欢网 > 生活 > 正文

​瓷都位于景德镇哪里(瓷都位于景德镇哪个省份)

2024-01-19 05:18 来源:尬欢网 点击:

瓷都位于景德镇哪里(瓷都位于景德镇哪个省份)

欢迎大家阅读“景德镇南河公安”头条号。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,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,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

景德镇被誉为

“世界瓷都”

,其制瓷的历史与中国的陶瓷发展史相吻合。早在唐代,景德镇瓷器就成为朝廷贡品。清代景德镇人蓝浦在《景德镇陶录》中写道:“ (景德镇)业制陶器,利济天下,行于九域,施及外洋。” 蓝浦描述的便是景德镇瓷器流行于中国、行销于世界的盛况。昌江是流经景德镇的一条重要河流,景德镇瓷器主要通过昌江走向全国,销往世界。景德镇也因此成为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源头。

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外销之路

宋代到清代,景德镇瓷器的外销少量依靠陆运,大部分走海运,其外销主要依靠广州、宁波、泉州、漳州等处港口。古代景德镇瓷器顺昌江而下到达鄱阳湖,再通过3条线路分别到达上述港口,销往世界。

第一条路线,经鄱阳湖溯赣江而上,在大余县的南安镇码头上岸,翻越大庾岭后,由北江顺流而下到达广州。这条线路的瓷器主要销往东南亚,或经马六甲海峡销往西亚、非洲、欧洲。明嘉靖三十五年(1556年),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士曾到访广州,他在其《中国志》中记述了广州出售瓷器的情景:“……瓷器有极粗的,也有极细的;有的瓷器公开售卖是非法的,因为只许官员使用,那是红色和绿色的、涂金的及黄色的。这类瓷器仅少量偷偷地出售……最大的瓷器市场仍在城门,每个商人都在店门挂一块牌子写明店内出售的货物。”

第二条路线,经鄱阳湖在湖口进入长江,顺江而下,再海运至宁波等地,这条线路的瓷器主要销往朝鲜半岛和日本。

第三条路线,经鄱阳湖沿信江逆流而上到达铅山县河口镇,再经过汾水关到达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乡的大安村,后经陆路抵达晋江上游,然后顺流而下到达泉州。这条线路的瓷器主要销往东南亚,或经马尼拉销往美洲。元代人汪大渊在《岛夷志略》中记载:在泉州进行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多达99个,从这里出售的青花瓷是景德镇的产品,被销往东南亚各地。

清代人绘制的“瓷器制造”绘画,图上绘出了水运瓷器的场景

近几十年来,随着水下考古工作的进展,许多深藏于海底的景德镇瓷器重见天日,世人得以睹其芳容。这些水下考古发现有力地揭示了历史上景德镇瓷器的外销之盛。

01

“南海一号”沉船

“南海1号”沉船遗址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,1987年由广州市救捞局与英国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发现。2002—2004年,中国水下考古队进行了4次大规模试掘。2007年12月,“南海1号”沉船整体打捞出水,被确定为南宋沉船,也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沉船。“南海1号”沉船已出水数千件瓷器,其品种超过30种,多为德化窑白瓷、磁州窑白瓷、景德镇青白瓷、龙泉青瓷等。此外有一些瓷器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,具有阿拉伯风情,如仿银器的瓷碗、阿拉伯人风格的瓷盘。

02

碗礁沉船

“碗礁1号”沉船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屿头乡北侧五州群礁的中心——碗礁附近,2005年由渔民发现,同年进行抢救性发掘。“碗礁1号”沉船遗址出水了大批康熙年间景德镇生产的外销瓷器,共计1.7万余件。出水的大部分瓷器为康熙中期景德镇民窑烧制的青花瓷,有将军罐、筒瓶、筒花觚、凤尾尊、盖罐、炉、盒、盘、碟、碗、盏、杯、盅、葫芦瓶等,并有少量青花釉里红、单色釉瓷、五彩瓷。其中,还发现了许多带盖的高足杯和精美的咖啡具,这些具有明显的异国情调,应是来样加工品。“碗礁2号”沉船遗址位于碗礁东南部,出水的瓷器有青花盘、碗、杯、炉等,也有清康熙年间的景德镇陶瓷。

03

“南澳1号”沉船

南澳岛位于闽粤交界处,历来是中国沿海交通要道。2007年,沿海渔民在南澳岛附近水下作业时发现了“南澳1号”沉船。2009年,“南澳1号”水下考古抢救发掘项目正式启动,发掘出大量瓷器,这些瓷器多产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。器型上,多为大盘、大碗、碟、罐、瓶、钵、杯等青花瓷,如明万历青花仕女大盘、青花“义”字大盘、青花海马纹大碗、青花套装粉盒,其中的五彩瓷、龙纹撇口碗尤为精美。“南澳1号”出水的大量瓷器中,有不少产于景德镇,其中很多青花瓷为景德镇民窑产品。

04

“华光礁1号”沉船

“华光礁1号”沉船遗址位于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南部华光礁礁盘内侧,1996年由我国渔民发现。1998年,中国历史博物馆(今中国国家博物馆)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海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之进行试掘,其后开展了进一步的考古发掘。根据出水的器物可以判断,“华光礁1号”沉船也是南宋沉船。2007年,“华光礁1号”出水近万件文物,有瓷器、铁器、铜镜、铜钱等,以瓷器为主。出水的瓷器均为南宋外销瓷,青白瓷居多,青瓷次之,酱褐釉最少;器型主要有碗、盘、碟、盏、瓶、壶、粉盒、罐、钵等;其来源地有江西景德镇、福建德化和浙江龙泉等地。

景德镇瓷器外销路线与沿海沉船示意图

景德镇陶瓷对世界的影响

14~18世纪,朝鲜为模仿景德镇的官窑,设置了李朝官窑,生产青花瓷。日本濑户(本州岛中南部陶瓷工业城市)的青花瓷和伊万里(九州岛北部城市)的彩绘瓷也模仿自景德镇,产品远销欧洲。1470年,意大利成功仿制出中国样式的软质瓷,不久传到荷兰和法国。这些国家的工匠刻意模仿景德镇的青花纹饰和孔雀绿釉,在软质瓷上绘制龙凤、麒麟、花鸟、山水等。16世纪以后,伊朗、伊拉克、土耳其等国,由于盛产钴蓝彩料,也多仿制景德镇青花瓷的款式和图案。17世纪,荷兰代尔夫特模仿景德镇青花瓷,生产出代尔夫特蓝陶器。

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收藏的景德镇瓷器

在西方的许多绘画作品中,也常能见到景德镇瓷器的身影。乔凡尼·贝利尼是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,其《群神宴》绘制于1514年,以古代神话为题材,表现了众神宴聚林泉的情景。《群神宴》中突出描绘了3只作为“圣器”的瓷钵。朱龙华先生根据这3只瓷钵的造型、釉色和纹饰,考证这些瓷器是明宣德到成化年间的样式。在这幅绘画中,中国瓷器被表现为进贡给耶稣基督的圣物,可见中国瓷器在当时西方的高贵地位。

意大利画家乔凡尼·贝利尼的《群神宴》

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,是传教士和科学家在传播景德镇制瓷工艺上的卓越贡献。清康熙年间,殷宏绪受法国教会派遣来到中国,在中国居住了20多年。在景德镇期间,他一方面传教布道,一方面调查景德镇陶瓷的生产。清康熙五十一年(1712年),他在寄给法国教会的信(后来被称为《中国陶瓷见闻录》)中生动而具体地记录了景德镇的人口、城镇和陶瓷原料配方、制瓷工艺等情况,使欧洲人第一次读到有关景德镇及其制瓷技法的第一手资料。清康熙五十九年(1720年),殷宏绪调升北京,次年底又专程来到景德镇实地考察,补充了更为详细的技术细节,将《中国陶瓷见闻录补遗》寄到欧洲。在《中国陶瓷见闻录补遗》中,殷宏绪将制瓷的重要原料“高岭土”介绍到西方,这为欧洲成功烧制出硬质瓷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1869年10月,德国著名地质学家、国际地理学会会长、柏林大学教授李希霍芬考察了景德镇和安徽祁门,并在其著作的《中国》第三卷中,详细阐述了瓷石和高岭土,从岩石学角度第一次论述了中国的高岭土。1907年,日本农商省技师北村弥一郎来到中国,专门考察了景德镇的陶瓷制作,他在《清国窑业考察报告》中论述了景德镇瓷业生产。

丹麦哥本哈根古玩市场上的瓷器,其中不乏精美的景德镇瓷器

(来源:陶冶图说)